王珊
1月29日上午,青岛蓝谷“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举行。活动现场,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22个项目正式签约,蓝谷“项目落地年”实现开门红。
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为充分发挥青岛蓝谷的海洋科研和产业优势,拓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培养海洋风电产业集群,蓝谷管理局联合青岛市发展改革委、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共同推动成立了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
该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成员单位间的深度交流合作,集聚一流人才技术资源,提升海上风电产业整体研发及制造水平。联盟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造现代化“海上风电+”融合产业集群,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带动新型环保海上风电上下游相关产业链落地青岛,拉动上千亿投资规模。
目前,联盟已通过项目平台引进以吴开明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入驻蓝谷,为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后续计划陆续引进3-5名院士及其团队,建设国家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海上浮式风电认证中心,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海上风电及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攻关,落地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深度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淡化、制氢储能发展新途径,推动海洋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从而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主动权。
联盟引进华能、国电投、大唐、华电等电力央企及中能华源等技术研发型企业,在本次活动上正式签约落地,形成“引进一个、落地一串”的聚合效应,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加速推进海洋科学城核心区建设步伐
本次活动上,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青岛分中心项目正式落地,为蓝谷再增一家“国字号”科研平台。
该平台将围绕重大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等国家重大需求,建成材料服役领域科学数据采集生产、汇交存储、加工整理、开放共享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促进科学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培养材料服役及腐蚀防护人才,促进材料服役基础研究与腐蚀防护技术创新和发展,为提升我国新材料研发核心竞争力、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服役数据交换合作共享平台。
截至目前,蓝谷已先后引进建设了全国唯一、世界第七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全国唯一、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等27个“国字号”科研机构,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4所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生)院,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68个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向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迈进。
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落地蓝谷
新签约落地的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青岛海检集团共建,依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标准化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和标准化体系研究等方面科研优势,在蓝谷打造标准化与检验检测产业创新及产业化基地。
目前,青岛蓝谷已经在海洋检验检测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以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以“高水平硬件平台+联盟新模式+新技术产业增量”的海洋设备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检验检测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海检集团为主导,各类机构多方参与,贯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以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和国家海洋计量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基础,在蓝谷打造国内最高水平的海洋设备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创新平台。
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步伐
本次活动上,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东海绿洲公司共建螺旋藻研发中心,山大材料能源协同转换项目、恒文泽电器研发中心、沃德拜特蓝谷机电研发中心、九合集团研发中心、碧蓝士环保科技总部、中日软件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前景好的“四新经济”项目签约落地,蓝谷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青岛蓝谷发起成立了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以市场逻辑构建专业化、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将50家“国字号”机构、68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的集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0年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9.5亿元、是2019年的6倍,其中本地转移4.98亿元、占比52.4%。一大批代表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落地,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建造,预计2022年3月交付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有望引领中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新浪潮;全球规模最大、国内首艘智能化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将于今年6月下水;屡破世界纪录的“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实现批量生产;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0MW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蓝谷先行示范;国内“波浪滑翔机第一人”孙秀军创办的海舟科技完成200余套装备试生产;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项目正式运营。
2020年蓝谷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是2019年的2.7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实现总量翻番。新引进包括6名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1846人、累计达到7669人,其中院士79人、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307人。新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增长170%,达到历年最高水平。青岛蓝谷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蓝谷创业中心获批海洋领域国家级孵化器,实现国家级孵化器“零突破”。
全力加速金融市场开放创新
青岛蓝谷强化平台思维,利用基金做乘法撬动青岛蓝谷金融开放创新,推动蓝谷产业链形成,服务支持现代海洋等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发起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
本次活动签约落地的城市更新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注册资本50亿元,由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该公司是由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排名寿险行业前十。国华人寿也是国内率先进入网络平台,实现跨渠道合作,业内领先的网销寿险公司。
近年来青岛蓝谷通过打造集基金落户、金融机构集中办公、融资路演为一体的蓝谷金融产业集中形象展示、资源对接平台,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仅2020年就新增金融类投资机构260家、基金总规模达到285亿元。
高端服务业项目扎堆 提升城市软实力
此次签约落地的青岛蓝谷海洋研学中心项目借助五百强企业中国旅游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打造蓝谷研学旅游平台,在区域开展各项海洋科技、海洋教育的研学旅游,对于推动蓝谷海洋研学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深海鲜“海洋科技馆”项目包含海洋科普基地、科研展示区、交流品鉴区三大板块,展示中国海洋产业科研成果,推进海洋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作为半开放性展馆,海洋科技馆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理念,为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的海洋特色服务平台共建项目设立全省首家海洋法律服务研究院、建设海洋法律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的海洋特色服务基地。在此基础上由山东蓝谷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作用,积极发挥平台效应,推动高端海洋法律服务的建设。
上一篇 :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登陆资本市场,再次传来好消息
下一篇 : 青岛莱西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北京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云路18号固特邦大厦二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