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稳中有升 “十三五”机械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4.7%
中国工业报 邹洁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规模继续增长,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基础有所增强,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中国机械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用这几点概况了我国机械工业“十三五”时期所取得的成绩。在2月24日中国机械联合会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他表示,“十三五”时期机械工业的发展为完成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我国机械工业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了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的态势。
产业规模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92288家,较2015年末增加6833家;资产总额由2015年末的19.27万亿元,增至2020年末的26.52万亿元,累计增长37.66%,年均增长6.6%。
经济效益实现增长。“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增加值年度平均增速为7.5%。2016~2018年可比口径下,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7.6%;2019~2020年可比口径下,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3.5%;总量上始终超过20万亿元规模。机械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4.7%,总量始终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规模。
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累计生产大中型拖拉机193万台、发电设备59091万千瓦、工业机器人76万台(套)、汽车13589万辆、挖掘机124万台、叉车278万台、机床407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13万台、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383万台、金属冶炼轧制设备556万吨、变压器205万千伏安、交流电动机13652万千瓦、电力电缆36881万千米,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了充足的设备供应与保障。
进出口贸易波动起伏。受到全球经济不振、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进出口贸易呈现波动。2016年略有回落,2017、2018年显著增长,此后总体低迷。五年间,机械工业年累计实现进口总额1.55万亿美元,出口总额2.16万亿美元, 2017年以来年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在7000亿美元以上;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104亿美元,其中除2017年外,其他四年的年度贸易顺差均超过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全国工业中比重稳中有升。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全国工业的24.1%,资产总额占比20.9%,较2015年末分别提高1.26和1.76个百分点。2020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21.5%,而2015年末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20.8%。但利润总额占比出现下降,2020年机械工业利润总额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22.7%,较2015年末下降2.58个百分点。
需求和供给均呈现升级之势。“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投资类产品还是消费类产品的需求都呈现出持续升级的趋势,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冲了传统需求不足的压力。同时,机械工业全行业都在为适应需求升级而努力加快创新步伐,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高速发展的业绩,而且在机械企业自身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中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技术改造,为今后的高质量发展积聚了后劲。
创新发展不断深入
我国机械工业在“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不断深入。
研发体系建设加速。“十三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2016~2020年,共分3批批准建设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8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24家,重点实验室23家,创新中心1家。截止至2020年底,已挂牌运行和正在筹建的创新平台241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129家,重点实验室111家,创新中心1家。通过持续的发展,这些创新平台已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成形加工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2020年机械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16万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利润总额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07%。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均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平均增速,分别向上拉动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3.8和9.8个百分点,对全行业实现较快恢复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在全行业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75.1%和76.95%,比2018年(可比口径最早年份)分别提高2.93和7.54个百分点。
重大装备有新突破。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十三五”时期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发展。自主设计建造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制造;装机总容量达16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为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水电站的设备制造全部实现国产化;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全压通电成功,张北可再生能源±500kV柔性直流电网的投运,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和柔性直流电网已居国际领先水平;中海油惠州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其关键设备乙烯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全部由国内企业制造;工程机械实现了掘进机械整机系统集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15米及以上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和超小直径(≤4.5米)盾构实现了施工应用。
上一篇 : 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下一篇 : 药机人,该如何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北京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云路18号固特邦大厦二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