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变化与成熟的市场思维产生分歧,人们首先要做的是验证变化,而不是修正思维。
以“商品价格不仅不由成本决定,同时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只有完成交易才确定价格)”这一最基本的市场思维,审视光伏业界下游对“上游一味将成本压力向下转移,方才导致下游需求(电站开发)受阻”的指责,这一指责的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但现实中,即便国内一、二季度项目(光伏电站)开工率大概率不及预期,下游又对供应链“怨声载道”,可下游需求(电池、组件)却真切地支撑起了硅料、硅片等上游主辅材约20%-60%的利润空间。
依照上述,如果坚定“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那么,唯一可以解释这一奇怪现象的是,电池、组件生产仍然能够维持在经营成本线之上,又或是光伏产业链正遵从于另一种不同寻常的,“不易被看到的供求关系”。
除了对供应链的抱怨,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光伏产业宏观上乘势“碳达峰、碳中和”看似一片坦途之际,近日,工信部却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提出要“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紧随其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也公开发表了意味深长的一番讲话,其中尖锐指出,“行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生态没有形成,上下游企业之间博弈氛围严重,大起大落大冷大热的发展环境还没有根本改变,行业无序竞争生态还在不断持续甚至扩大”。
硅料定价权
并不掌握在硅料企业
在业界对供应链的声讨中,硅料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以及目前利润空间最大的制造环节,成为了主要的矛头所指。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发布的多晶硅价格周报,单晶复投料最新(3月25日-3月31日,下同)价格区间在12.5万元/吨-13.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3.18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2.3万元/吨-13.3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2.8万元/吨。
由此,最新多晶硅价格涨幅虽较此前有所收窄,却仍然环比达到了2%-5%。考虑今年第一周(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6日)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8.76万元/吨,则单晶复投料价格三个月来的累计涨幅已超过50%。
在这一价格支撑下,彭博新能源财经资深分析师江亚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跟踪,目前硅料(多晶硅)环节的毛利率可以达到60%。
某龙头硅料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毛利率数据,他解释:“60%的毛利率目前只有极少数最先进的产能可以实现,绝大多数的一般产能则仅能维持在20%-30%左右。”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上一篇 : 这类中成药,在公立医院销售强势
下一篇 : 制药巨头接连入场生物分子凝聚体领域,新风口来了?
北京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云路18号固特邦大厦二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