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是否还想了解中项网最新发布的项目信息? 请注册我知晓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机洞察 >> 严控煤电总量 电力行业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严控煤电总量 电力行业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发布时间:2021-05-11

严控煤电总量 电力行业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成为增量电力消费主体的工作目标将促使电力行业碳达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中国电力行业如果能主动积极地应对挑战,提前实现碳达峰,不仅会对其他行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还将显著地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近日,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的“电力行业能否率先碳达峰”系列沙龙上,与会专家围绕电力行业能否率先碳达峰?会以怎样的峰值水平、在何时达峰?“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该如何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电力行业2025年可实现碳达峰

  “要将电力行业达峰置于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看待。”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气变环境处处长杨方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电力行业需兼顾4个关系,即兼顾碳排放控制与能源发展安全、近期达峰与远期中和目标、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达峰关系、技术可行与经济高效关系。

  杨方表示,电力行业在2025年可以实现碳排放达峰,峰值在45亿吨二氧化碳水平,到2030年降到41亿吨。在达峰到碳中和的阶段,依靠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累计减排贡献达到80%。电力行业2025年碳达峰,2050年前净零排放,有利于全社会的协同减排和效益最大化。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规划所室主任元博从全社会碳预算角度来考虑电力系统的减排责任和措施。他认为,电力系统单独实现达峰难度不大,应更好的控制峰值水平,以降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难度。综合判断下,元博认为。2027年前后电力系统与能源系统碳排放可以实现同步达峰,预计峰值约为45亿吨。其中煤电排放40亿吨,气电排放5亿吨。

  北大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康俊杰展望了“十四五”电力行业的发展。康俊杰认为,电力行业应力争实现“三达峰”:一是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峰值40亿吨左右。二是煤电装机达峰,峰值11.5亿千瓦,三是煤耗量达峰,峰值13.8亿吨标煤。

  “电力行业不是‘能否’,而是‘应该’率先达峰。”北大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说。

  除此之外,杨方和元博两位嘉宾还都提到碳达峰的水平、时间、平台期将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成本。

  杨方表示,峰值过高或者滞后达峰都将增加后期的减排压力,增加额外的全社会减排成本。以煤电为例,如果“十五五”前期煤电装机进一步增长到13亿千瓦,累计碳排放将高出140亿吨以上,减排成本将额外增加3.7万亿元。如果达峰年限较全国滞后两年(2032年),达峰至中和期间年均减排量将增长1.6亿吨,减排成本将额外增加8万亿元。

  元博认为电力碳预算高低直接影响转型力度和成本,要控制电力碳排放峰值水平,采用“先慢后快”的节奏安排达峰到中和的减排路径,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实现难度。


  严控煤电总量 优化煤电布局

  “电力行业95%的排放来源于煤电,所以峰值水平和达峰时间很大程度上由控煤水平来决定。”杨方认为要严控煤电总量,转变煤电定位,优化煤电布局,实现煤电装机2025年左右达峰,峰值控制在11亿千瓦,2030年降至10.5亿千瓦左右。

  康俊杰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由主体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电源。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可以根据电力需求情况增加极少量的煤电机组。此外,应通过调整政策措施,制定更加严格的煤控制目标和电力行业提前达峰的发展目标。应收紧煤电项目核准权限,除中央特批外,地方政府不再核准新的商用煤电机组。制定更加积极的落后煤电淘汰目标,“十四五”力争淘汰5000万千瓦。

  对于严控煤电,北大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要做到“十四五”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是“十三五”的1/10,才可称为“严控”。1/3、1/2都不是严控,是经济的照常情景。严控审批权,原则上“十四五” 除技术储备和示范工程项目外,不再核准新的煤电项目。

  元博强调,要科学确定煤电发展定位及达峰时间。煤电发展难以做到“急刹车”,“十四五”煤电装机还会适度增长,“十五五”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新增煤电主要发挥高峰电力平衡和保障作用,煤电装机在2030年后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到2060年仅存留很少一部分煤电,其中未加装CCUS的煤电机组保持很低的利用小时数,作为应急调用电源。

中项网行业研究院资讯中的数据和观点均为是生产企业、行业的公开数据(例如年报、出厂价、挂牌价、等网络公开渠道数据),仅供参考!
中项网行业研究院商机洞察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中项网行业研究院商机洞察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中项网行业研究院无关。
中项网行研院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云路18号固特邦大厦二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