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暖气供应是市民过冬的基础保障,在这背后,是上万名来自赤城的司炉工坚守岗位,担当着冬日北京的“温暖卫士”。
春暖花开时务农耕种,天寒地冻时进京务工,赤城有大量候鸟般的季节性务工人员。不过,这些务工者中许多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在北京往往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对此,赤城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司炉”这一工种上做文章。以“预约式”“订单式”模式锁定用工需求,通过与北京建立协调对接机制,请来相关单位的老师傅现场教学,对前来参加培训者给予补贴,考试合格后授予从业资格证。疫情期间,还组织专车接送在京司炉工安全返乡。多方扶持下,“赤城司炉工”成了响亮的劳务品牌,不仅助力北京的暖气供应,也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成为京津冀协同带来“双赢”的又一生动范例。
过去一提起“劳务输出”,人们的印象就是低端劳动、体力劳动。随着社会进步与消费升级,纯粹体力劳动的职业需求明显减少,经过培训、富有经验的劳动者愈发吃香。就拿北京来说,不仅专业的司炉工广受欢迎,市场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也很巨大,但优质供给长期不足。显然,劳务人员向“技能型”转变,劳务经济向“品牌型”转变迫在眉睫。
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京津冀三地在培训、招聘、工种上进行了全方位合作。比如,张家口、唐山等地主动对接北京需求,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入手,先后打响了“塞外技军”“坝上铁保安”“冀东?城新人”等劳务品牌;比如,北京与河北签署《京冀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合作框架协议》《京冀省际间扶贫劳务协作协议》,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再如,京津冀地区建立人才职称、人力资源机构等级互认,减少人才流动的阻碍。在一系列合作下,三地劳务协作迈上新台阶,也为部分地区脱贫攻坚做出不小贡献。
当下,随着交通网络发达,京津冀的人力资源流动更加方便。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用协同促进劳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人民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
上一篇 : 长三角一体化的科创“灯塔”
下一篇 : 张晓东称:中关村要做“一带一路”合作的排头兵
北京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云路18号固特邦大厦二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